“打開一個網購平臺,一上來就提示我有紅包,點了才發現想真正得到紅包并非易事,有點上當的感覺。”正如消費者戴先生所說,近日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在各家電商平臺愈演愈烈的紅包大戰中,一些看似誘人的紅包,實際暗藏各種條件和規則,開心點開的紅包不但到不了手,反倒可能成“麻煩”。
戴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天他打開平時使用較多的一個網購平臺,一上來就出現一個40元大紅包,可是點開后才看到原來是一個抽獎,戴先生抽到了全額返的獎勵,于是出現了幾個額度選項,戴先生選擇了購滿100元返100元項。可當他買完100元的東西后,卻被告知返的100元紅包轉天早上才能提取,第二天戴先生的確領到了紅包,但并不是返的100元現金,而是各種商品代金券。戴先生說:“這代金券,我根本用不到,折騰了半天,還引導我下單花了100多元,感覺被坑了。”
市民曹女士也遇到了不少類似的問題,她告訴記者,不久前她在一家知名網購平臺看到有30元紅包,于是就點了領取紅包,可是被告知要分享一名好友,曹女士按照要求分享好友后,平臺繼續彈出畫面,告知還要分享到兩個群聊,曹女士再次按要求操作后,平臺又彈出新的要求,告知必須讓分享的好友實際下單后才能得到這個紅包。“到這一步我放棄了,感覺進入了商家圈套,因為一開始平臺的紅包上并沒有任何規則說明。”
記者了解到,現下類似的紅包有多種方式和“套路”,如組團拆紅包、組圖解凍紅包,需要滿足邀請人數才能全部拆開紅包,還有全額返紅包等等。這種讓消費者體驗感受損甚至厭煩的紅包,為何如此之多?電商領域業內人士指出,這樣的紅包其實是電商平臺拉新裂變的手段,尤其是一些電商平臺新推出某些業務的時候,會大量推出這種紅包,對消費者有一定的誤導性。
采訪中記者發現,網購消費者幾乎都遇到過類似的紅包,有的表示,想得到電商平臺發放的紅包,付出點時間或者幫助轉發無可厚非,但是商家應明示紅包規則,而不是一步一步誤導消費者。也有消費者表示,經常會收到微信好友發來的砍價邀請,或是拆紅包邀請,不勝其煩。“有時候因為親戚發來了拆紅包邀請,不幫忙拆不合適,但我必須下載這個App,還需要注冊,真是很麻煩。”市民王女士說道。
記者 鄭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