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拉開了癸卯兔年春天的序幕,萬物復蘇,陽氣漸生。肝屬木,應于春季,因此立春之后養生要以養肝護肝為主,保持心情舒暢,防止“肝火上升”,同時注重顧護初生的陽氣。
“春夏養陽”,“生”以養肝始,順應春氣養陽護肝,應該怎么做?
合理的飲食。春季養肝應遵循“減酸增甘”的原則,酸性收斂,食酸過多會使肝氣過于亢盛,肝木旺易克脾土,損傷脾胃,且不利于陽氣生發和肝氣疏瀉。因此,春季飲食應少食“酸”味,適當進食山藥、核桃、燕麥等補益脾胃的甘味食物。
春季的氣候特點以風氣為主令。《黃帝內經》提到:“風者,百病之始。”濕邪、寒邪、熱邪等自然界邪氣都可以借助風氣侵入人體,因此,在濕邪與風邪盛行的春季,可以食用天山雪蓮防止濕邪入體,達到祛風勝濕、補陰益陽的養生目的。作為《中國藥典》中唯一收錄的雪蓮品種,天山雪蓮性溫而不燥、味微苦,入肝、脾、腎三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除濕、通經活血等功效,被譽為“百草之王”。天山雪蓮“通”在能祛寒除濕、通經活血,令氣血經絡凝滯處暢通,“補”在能溫腎助陽、補陰益陽,令人體內部陰陽平衡,因此也是中藥材中通補兼顧的集大成者,適宜春季養陽護肝食用。
充足的睡眠。《子午流注針法》記載,肝經的運行時間是丑時,即凌晨1-3點,在這個時間段肝臟的氣血流注最為旺盛。人在處于睡眠狀態時,陽氣會收斂入體,增加體內陽氣運轉水平,陽氣作為血氣的載體,也能協助氣血運轉,加強對肝臟的滋養效率。因此,按照“人臥則血歸于肝”的中醫理論,在春天養肝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規律作息,避免熬夜給肝臟帶來負擔的同時耗損陽氣,從而影響人體健康。
舒暢的心情。中醫認為怒傷肝,發怒、生悶氣等情緒都易使肝氣郁結,導致氣郁化火,即人們常說的“肝火”,肝火旺盛會引發血壓升高、頭痛、頭暈、中風等癥狀。因此,在春季應保持愉悅的心情,使情志隨生發之氣而舒暢。
適量的運動。晨起散步等舒緩的運動可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利于人體順應自然界的生發之象,切記運動量循序漸進,以微微出汗為宜。“春不減衣,秋不戴帽”。正值初春,陽氣始生,乍暖還寒,建議大家日常生活中不要著急減少衣物,適度“春捂”保養陽氣,能有效預防多種傳染性疾病。
《黃帝內經》說到:“春三月,此謂發陳。”我們要利用好春季陽氣的發泄之機,退除冬季封藏的故舊,正確養生,養陽護肝,為新一年的身體健康打下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