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不僅是“湘黔鎖鑰,武陵明珠”,也是沈從文名著《邊城》的原型地。近年來,秀山縣把提升農村義務教育薄弱校學校辦學水平作為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式,讓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距縣城超過55公里的洪安鎮中心校、洪安中學、石堤鎮中心校更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吸引了多方媒體的關注...
立達信物聯健康照明
助力改善農村薄弱學校基礎設施
2023年,在教委的支持下,洪安中學全校21間教室的照明設備均升級為立達信全光譜護眼照明。往常讓學生昏昏欲睡的教室光環境已經不復存在,學生頭頂的熒光燈全替換成光線更為柔和、舒適的護眼燈。不僅如此,為了讓教室后排的孩子看清黑板上的內容,教室前方的燈光也全替換成帶有護眼效果的側發光黑板燈。
全縣像洪安中學這樣進行全校燈光環境改造的學校不止一所,截止到2023年底,秀山縣完成29所學校共計1100余間教室的智慧光環境改造。為了方便管理,秀山縣教委通過立達信數字教育云平臺,對全縣學校設備用電情況進行科學化管理,學校相關管理員也能通過立達信數字教育云平臺查看學校智慧教室燈光、空調、用電、環境等狀態信息,減化了以往繁瑣的工作流程,實現了更為科學管理。
改造升級不僅是照明環境的優化,還包含校園廣播建設、教學環境數字化升級等內容,一系列“煥新”舉措不僅“盤活”了學校硬件資源,改善了教育環境和學生成長環境,也使得更多鄉村家長愿意讓孩子就近入學。
聚焦質量,鄉村薄弱學校從“輸血”向“造血”蛻變
聚焦教育質量提升,配齊配強干部隊伍作為破解薄弱學校發展難題的切入點。秀山縣通過集團化辦學、“三個課堂”等多項措施并舉,增強了鄉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全縣逐步建設“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全面育人新格局,吸引了湖南、貴州等省外、縣外的孩子先后來到秀山縣求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