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卻愿意一次吃八個蝦皇餃,因為能看見整顆新鮮蝦仁。”8月30日中午,成都融創天府逸家門店內,李女士的這句話被不少排隊顧客頻頻點頭附和。
在預制菜大行其道的當下,這家以“手工現包”為賣點的餃子品牌,用一組肉眼可見的產品細節——新疆天山麥粉、豬腿肉切成的肉丁、每日到店的新鮮蔬菜——把“好吃”寫進了消費者復購的理由里,也把自己寫進了行業的“信任賬本”。
原料敢于“貼標簽”:把食材搬到明面上
“我們敢把原料信息做成廣告圖貼在門店,就是想讓顧客像看超市標簽一樣看得明明白白。”熊大爺品牌負責人指向門店燈箱海報,海報圖上清晰標注了面粉選用新疆天山麥粉、肉餡肥瘦比3:7、新鮮蔬菜當日采買。
為了這份透明,熊大爺在食材選用上做了三件事:
面粉溯源:與新疆天山面粉廠簽訂新疆天山高筋小麥專屬種植基地,優選年均2800小時日照、雪融水灌溉,孕育出蛋白含量更高的優質麥粒;并在小麥收割后快速研磨鎖鮮,把天山雪水的純凈和高蛋白的營養一起包進每一張餃皮。
精選腿肉:優選豬前腿肉,與豬脊彪肉以7:3黃金配比精細搭配。并獨創三段式工藝,肉先切片、再切條、終切成 3 mm 見方肉丁,完整保留纖維與油花,入口彈嫩爆汁。每批次均附檢疫報告,讓消費者吃得安心、放心。
蔬菜零庫存:菜蔬采買建立“日采日清”機制,每日清晨新鮮采買,當日現包現售。打烊前,少量所剩蔬菜統一進行無害化處理,實現蔬菜存放區零庫存、不隔夜。
工藝敢于“慢下來”:16道真空恒壓搟皮
在自動化程度極高的餐飲工廠里,熊大爺的“慢”顯得格格不入:
16次真空恒壓搟皮:每張餃子皮均需經過16次真空均勻壓力,使面皮密度更強,久煮不破,口感更筋道;
全蛋制皮工藝:云吞皮僅用雞蛋液與面粉,全程不加一滴水,低溫醒發,煮熟后餃皮呈晶瑩透明狀,爽滑彈牙;
精切肉丁工藝:3毫米見方、大小均勻,完整保留肌肉纖維與油花的肉丁,顧客咀嚼時能明顯感受到“肉感”,而非“肉糜”。
“慢工”背后是高成本,但憑借產品優質化和會員運營,熊大爺綜合復購率可達約52%,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隔著門店生包間的玻璃,記者看到多名消費者,圍看店員手工包制鮮餃。“看得見的真材實料,吃起來才放心。”其中一名消費者說。這或許解釋了為什么熊大爺能在激烈競爭中逆勢生長——當行業還在卷價格、卷營銷時,它選擇卷“信任”。
數據驗證“敢標”價值:復購率達52%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從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來看,連鎖餃子市場潛力較大,未來隨著資本不斷賦能、行業不斷規范,該賽道或會跑出獨角獸企業。熊大爺一系列扎實的營收數據,為該觀點提供有力證明。
目前,熊大爺已被多家權威行業媒體認定為“國內擴張最快的現包餃子品牌”。紅餐網《餃子品類發展報告 2024》指出,熊大爺用 5 年時間走完同類品牌通常需 8–10 年的門店規模,是目前現制餃子領域拓店最快的品牌。
熊大爺會員系統顯示,消費者復購率高達52%,家庭客群占比約達62%,其中“帶著孩子來”的標簽出現頻次最高。李女士的消費記錄顯示,過去半年她在熊大爺消費57次,平均客單價48元,“孩子認準了蝦仁能看見整只,我認準了新鮮營養、手工現包。”產品力成為熊大爺贏得消費者復購的“信任狀”。
把原料、工藝、日期做成可視化傳播物料,本質上是用供應鏈能力為產品背書,體現食材安全與優質的“確定性”,把激烈的餐飲競爭從“流量紅利”轉向“信任紅利”。
這種“敢標”并非簡單的營銷手段,而是熊大爺供應鏈、品控、物流、營運全鏈路能力的集中體現。“當消費者愿意為這份‘信任與確認’反復買單,熊大爺不僅完成了從‘好吃’到‘敢標’的質的跨越,也解釋了為何它能在激烈競爭中逆勢生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