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圍棋投研
最近有很多讀者問我,消費板塊怎么看,以及有沒有相關食品ETF能夠參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是覆蓋高端制造,對消費并不算精通,不過衣食住行是每個人生活里都能接觸到的,而且龍頭企業(yè)都在偏低估區(qū)間,機會大于風險,那就“跨界”一回吧。
首先,是要明確下范圍。
現(xiàn)在市場普遍把消費分成傳統(tǒng)消費和新消費,前者主要是日常開銷,典型代表是貴州茅臺、海天味業(yè)、伊利股份等,后者更多是年輕人追求的個性化消費,典型代表是泡泡瑪特、老鋪黃金、衛(wèi)龍美味等。
我個人是更偏向于前者,理由依然是好公司+好價格,傳統(tǒng)的這些消費企業(yè),都有自己的護城河,資產負債表很干凈,以及現(xiàn)在都是處于無人問津。
新消費不是說不好,而是很難把握住。年中時候有朋友和我聊泡泡瑪特,說是價值投資股,我一看股價剛創(chuàng)新高就婉拒了,結果人家后面一路又漲了30%-40%。上哪兒說理去,只能是接受能力圈。
回到傳統(tǒng)消費,以前和讀者們調侃過,陸家嘴老一批的消費基金經理分為兩撥人:買白酒的看不上買其他細分賽道的;而買大眾消費品的就很不喜歡白酒。
咱們就不那么極致了,白酒肯定要聊,大眾消費品也不排斥,反正都是進到肚子里的,就放在一起討論吧。
其次,回顧下半年報的基本面情況。
食品板塊就不一家家解讀了,畢竟跟蹤得不深,難免班門弄斧,我們就按細分賽道來看,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增速情況如下:
白酒:增速分別是-0.4%和-0.9%,尤其二季度受到政策影響后需求變弱,單季度業(yè)績下滑不少,茅臺算是里面最穩(wěn)健的;
啤酒:增速分別是+2.8%和+11.8%,飯店里生意還是一般,但龍頭企業(yè)都在發(fā)力非即飲渠道(商超和線上)和高端產品;
飲料:增速分別是+7.2%和+3.2%,業(yè)績還不錯,主要是有新產品的驅動;
調味品:增速分別是+10.6%和10.6%,醬油和醋都在恢復,復合調味品的增長趨勢更明顯;
乳制品:增速分別是+1.9%和-1.3%,其中二季度業(yè)績有明顯恢復,單季度凈利潤增速是44.2%;
速凍:增速分別是+0.2%和-11.5%,主要受到餐飲需求下降的影響;
零食:增速分別是-4.2%和-42.9%,業(yè)績下滑的比較多,其中量販式零食還行。
整體看下來,食品飲料的半年報表現(xiàn)一般,經濟環(huán)境尚在恢復過程,老百姓下館子或改善伙食的頻率降低,業(yè)績不佳也能夠理解。
當然,半年報是過去式,往后要看盈利的底部信號或者有沒有出現(xiàn)拐點的苗頭。
先說白酒,我們團隊何老師跟蹤了近20年,非常資深,我經常開玩笑說,他坐在會場里比專家更像專家。
這里就直接搬用何老師的結論:白酒行業(yè)不會是V型走勢,大概率是一個底部弧度較大的U型走勢。就像大病一場的人,業(yè)績如果恢復增長,快則兩三年(從2023年四季度算起),慢則三五年。
再說除了白酒以外的大眾消費品,我請教了資深的賣方首席分析師,觀點很明確:大方向看經濟復蘇,細分領域看景氣度。
總體來看,業(yè)績底部是能夠看到的,至于什么時候能出現(xiàn)拐點?誰也說不清楚。但有個觀點相信能被認可,就是股價的表現(xiàn)肯定會提前反應。
接著,就要找值得關注的投資方向。
之前文章有提過,寧德時代是投資制造業(yè)繞不開的標的,而貴州茅臺就是整個A股的機會成本,在買任何其他上市公司時,都要想想基本面能否超過茅臺。
但是個股的波動有點大,而且買一手茅臺并不便宜,因此散戶還是更適合ETF,這里就以規(guī)模最大的食品ETF(515710)為例,看了眼持倉股情況:
前十大持倉是6家白酒+4家大眾消費,相當于是給傳統(tǒng)消費做了天然的分散投資,而且這些都是絕對龍頭,挺符合我的審美。
大家都說消費板塊的估值低,到底有多低?看到食品ETF(515710)的基準是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yè)指數,我就拉了指數的PE估值,到最新收盤是21.3倍。
這個估值大概處于10%分位點,就說明比過去10年里絕大部分時候都要便宜。
再仔細看圖片里的藍色陰影部分,就知道只有去年“924”附近是極致低點,其他時候都高于現(xiàn)在的估值水平,的確是很便宜啊。
因此,如果能夠認可這些消費龍頭是好公司,也能夠理解現(xiàn)在處于估值底部區(qū)間,就值得關注。場內直接ETF很方便,如有讀者更習慣場外投資,我搜了下倒也有,是食品ETF聯(lián)接C(012549),可供參考。
必須要提醒的是,這類低估值的賽道,很有可能會繼續(xù)熬上一段時間,這期間“牛鬼蛇神”輪番上漲的誘惑,要能忍得住。
而人性實在是難違,還是比較建議分散投資,高景氣度和無人問津、新科技和傳統(tǒng)消費、寬基指數和行業(yè)ETF等,能夠均衡配置,就能有個比較好的心態(tài)。
好了,差不多就這些內容。偶爾嘗試下“跨界”,希望能給讀者們帶來幫助,如果有講得不太對的地方,也歡迎批評和指正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