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10月全國70城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繩國慶分析稱,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下降城市個數增加,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一線城市同比上漲、二三線城市同比降幅略擴。
深圳一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跌幅擴大,由上月跌0.5%轉為跌0.7%,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跌幅進一步收窄,由上月跌0.4%轉為跌0.2%。
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10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0.1%,降幅與上月相同。
其中北京和上海分別上漲0.4%、0.3%,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3%、0.7%。
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3%。
其中北京上漲0.1%,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0.4%、0.7%、0.2%。
自參考價發布以來,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不斷創新低,已連續15個月成交量跌破2500套,今年9月更是跌破2000套,且無反彈跡象,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仍將維持在低位。
二手房價格持續下行,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目前深圳整體房價較高位已經下跌近2成,尚未見止跌跡象,繼續下行態勢明顯。
新房內卷嚴重,折扣也越來越普遍,新入市樓盤價格亦不斷創近幾年片區內新低,“片區最低價”字眼越來越常見,進一步壓制了二手價格。
10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2.6%,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3%,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3%和3.2%,降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1和0.2個百分點。
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別下降3.9%和4.7%,降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1和0.2個百分點。
深圳新房住宅售價跌幅擴大,二手房價跌幅收窄
從深圳來看,一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跌幅擴大0.2%,新房供應、新房成交量也同售價一樣,急轉直下。
數據顯示,深圳10月新增一手住宅預售749套,環比大跌超9成。當前深圳新房市場去化周期漲至12個月,進入高點;一手住宅網簽3328套,環比下跌8%。
區域成交上,光明以950套拿下第一,環比下跌5%;龍崗位居第二,網簽729套,環比上漲37%;寶安以512套拿下第三,環比下跌30%。
二手住宅方面,深圳雖然連跌,但跌幅較上月收窄了0.2個百分點。深圳二手房住宅價格已連跌5個月,但跌幅已經有明顯收窄。而成交量方面,10月深圳二手住宅過戶1733套,結束了此前的四連跌態勢,與9月持平。各區二手住宅過戶量最多的仍然是龍崗,過戶422套,環比上漲1%。第二名是福田的352套,環比上漲1%;羅湖以274套排名第三。
深圳二手房掛牌量破10萬二手房掛牌量被行業看作是對樓市前景的態度。截至2022年11月1日,根據深房中協數據統計,全市共掛盤出售房源突破10萬套,對比10月1日統計的9.7萬套增加5千多套,市場掛牌量再次上漲,反映出業主出售意愿有所上升。
2021年指導價出臺以來,深圳樓市處于低溫運行狀態,存量也在不斷上升,可以說是階段性高位。從去化周期來說,掛牌量是不少,有一定壓力。
八成業主掛牌價
高于成交價10%
對比目前成交均價與掛牌價,所有樓盤掛牌價都高于成交均價,掛牌價高于成交價5%-30%分布最廣泛。
其中,掛牌價高于成交價10%-20%分布最多,共有25個樓盤,占比44.6%。其次為20%-30%,共有16個樓盤,占比28.6%。5-10%有9個樓盤,占比16.1%。掛牌價高于成交價10%的占比80.4%。
在市場持續低迷,掛牌量不斷增多背景下,業主掛牌價遠高于實際成交價成為市場趨勢。
2021年至今超3成樓盤跌幅在10%-20%。
從漲跌幅區間看,相對于2021年,上漲樓盤占比僅有10.7%。漲跌幅大多分布在-30%-0%之間。其中,下滑10-20%的 樓盤18個,占比32.1%;其次為下滑5%-10%,有10個,占比17.9%。
過去一年多以來,深圳房價整體出現較大幅度調整,少數樓盤表現較好。隨著調整的持續,預計價格跌幅將繼續擴大。
有分析認為,當前已持續筑底的市場態勢,對于行業、消費者而言都是一個相對平穩預期的修復階段,對于未來樓市,深圳樓市的韌性體現在即使不給政策的情況下,只要宏觀環境保持平穩,市場的預期就能通過內生動力逐步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