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生活在都市里人們對于戶外大自然的向往越發迫切,但真正抵達山海又要花費太多時間和舟車勞頓。城市里的露營體驗逐漸成為一種替代。一些駐扎于核心城區甚至社區的露營體驗店,實現了人們短暫放松的愿望,也彌補了向往的“遠方”的遺憾。
它們看上去有點相似:搭著帳篷,鋪著草坪,擺放著低矮的桌椅,展示各種花樣的露營用品,一切看上去都很有“露營味”。
但也不禁惹人好奇,這些都只是做做樣子嗎?
“營造”露營,模擬自然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露營作為一種回歸自然的消遣,核心要義就是環境,在“非自然”空間里感受露營,需要“營造”和“重現”,頗有古人建園“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意味,也是不小的挑戰。
做工程出身的姜斌在上海呆了20多年,在“四十不惑”的年紀創業,在家對面的馬路上開了咖啡館CAMP781。每當他在院子里搭帳篷,就有路過的人說想要進來看看,2年前的某天一場午后的太陽雨,很多路人措手不及,他好心讓大家進屋,結果人們寧愿站在屋檐下看雨。這使他察覺到了咖友對戶外的熱情,也促成了咖啡館的一次升級改造。
CAMP781內景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他和設計團隊大膽提議,以“房子沒有天花板”的理念來規劃,從“五感”維度讓人都感受到在戶外。于是,室內地面鋪上了小石子,組成了一條21米長的蜿蜒步道,并把內部分割成數個片區,每一片都鋪上了真草,搭配上了各式風格的露營桌椅,從悉悉簌簌的石子路再踏上軟綿的草地,腳感和聲響的變化讓人一下子就放松下來。室內的綠植,除了幾株特大型的是擺設之外,都是鮮活的草本。
CAMP781內景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圖
關鍵詞: 山野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