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重慶大渡口躍進村街道東正社區,目光所及,樹木蔥蘢、綠草茵茵,老人閑庭信步,兒童讀書嬉戲,時光在這里緩緩流淌。作為一個典型的老舊重鋼家屬區,更新的不僅是社區面貌,更是居民文明素養。
東正社區從“瘡疤”到“桃花源”的嬗變,恰是重慶文明行為漸成風尚的縮影。“而今走在重慶街頭,一度被市民廣為詬病的亂吐亂扔、高空拋物、亂闖紅燈以及養寵不牽引、餐飲浪費等不文明行為,已經很少能看到。”重慶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日前對記者說。
文明行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重慶將近年來全社會形成的文明行為系統總結規范,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向社會頒布執行。2021年3月1日,《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對城市秩序、公共衛生、社區文明、文明出行、文明用餐、文明旅游、醫療秩序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確要求。一年多以來,廣大市民將文明行為從紙面落實到實際,城市形象更加美麗生動。
文明行為背后,有著一股強大的推動示范力量。毛相林獲評“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王紅旭獲評“時代楷模”。全市獲評全國道德模范3名、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12個、中國好人31名,選樹“最美教師”251名。一個個志愿團隊、一個個優秀集體、一個個先進個人,他們是新時期“最美的人”,形成了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的帶頭力量。
據統計,自《條例》施行以來,重慶相關職能部門各司其職,集中整治市民反映強烈的不文明行為,2000余人因違反條例受到處罰,查處行人亂穿馬路1800余起、機動車不禮讓行人16萬余起。
各區縣通過運用法規和“村規民約”勸阻大操大辦、婚喪禮俗違規斂財和調解處理不孝順父母等行為5000余起,整治“活人墓”2200余起;整治老舊小區4018個、農貿市場1090個、衛生死角5.4萬個;推行積分制等,清理各類積存垃圾或散落垃圾26萬余噸,城鄉風貌煥然一新。
據了解,重慶通過建立健全文明行為先進典型的表彰獎勵、優待制度,明確表彰獎勵、優待的主體、對象、條件、方式等事項。還建立參加公益服務辦法,明確不文明行為應當受到行政處罰但情節輕微、行為人自愿申請參加并完成公益服務的,依法從輕、減輕或者不予行政處罰的具體情形和認定標準等。
為強化監督執法力度,該市探索出“多勤聯動”執法工作組、“部門+部門”“部門+街道”等模式,綜合運用執法手段,加強保障力度,進一步提升市民文明意識,發揮公職人員、代表委員、先進典型人物等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群眾積極參與。
重慶市人大社會委員會日前開展的《條例》實施情況問卷調查表明:重慶市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損壞公物、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傳播不實信息等不文明現象大大減少。93.61%的調查對象對條例實施情況表示很滿意、滿意,充分說明《條例》治理有效,得到了群眾的回應。
“我們通過活動引導,市民們的美好行為如同一粒粒‘文明種子’播撒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文明行為促進工作主力軍和最靚麗的‘風景線’。”重慶涪陵區文明建設事務中心主任郭金坤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