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我知道我配不上發貨,大家都發貨了,不像我,連催的時候都小心翼翼,成了一只可笑的熱場笑料,我也知道我配不上提早發貨的門檻……”
最近,“雙十一”期間,一些消費者與客服溝通、催發貨的言語迅速“出圈”,引發熱議,被稱之為“發瘋文學”。
“‘發瘋文學’真的有用,跟客服扯皮爭論好多天,我一頓‘瘋語’輸出,立刻給我處理了需求。”有網友表示。
大概是消費者催貨的語言總是千篇一律,所以這種大段大段帶著強烈情緒的“發瘋文學”,一下子在后臺眾多的消息中脫穎而出。
也有可能,當客服看到這種精神分裂的文字時,因為同情或者擔憂消費者的精神狀況,所以調高了對方的優先級。
又或者,這狂亂的語言逗笑了客服,給枯燥又委屈的服務工作增添了樂趣。
又或是,客服其實對能夠這樣肆意“發瘋”的消費者充滿了羨慕,甚至感覺消費者替自己發了一把自己在工作時不能發的瘋。畢竟,現代生活壓力這么大,年輕人哪有不“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