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44歲的上海人Albert吳拿到了自己的初級跳繩教練員證書。這本以國家體育總局為背書的藍PASS,如今正日漸吃香,和他同一批次考證的就有200人左右。Albert吳從事體育培訓行業多年,他帶著一種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自信作出預告,跳繩培訓正成為體培行業里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
2019年,上海市教委發布《上海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實施方案》。其中,4分鐘跳繩和1000米(男)/800米(女)跑以及200米游泳被列入本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中四類必考項目中的第一大類,考生需三選一。這一政策從去年起正式實行,據統計,90%左右的考生都選擇了跳繩。另一項和跳繩相關的應試政策是從2014年實行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其中1分鐘跳繩在整個小學階段都是測試項目之一。
目前,全國共有中小學生人數約1.58億,有17個省市將跳繩列入體育考試項目。應試政策催生出眾多跳繩培訓機構,全國迄今已有300多家跳繩培訓機構,但這一市場的整體規模不算大。因為受制于跳繩項目自身的特點,導致付費率偏低。2020年中國跳繩培訓市場規模約為2.43億元,這兩年受疫情持續影響,規模不增反減。但從業人員普遍看好疫情后的培訓市場,認為應趁現在搶占一片藍海。
(資料圖)
當然,也有受訪者指出,這個市場是大海或是池塘,還需進一步觀望。
10萬名跳繩教練的缺口
一方面,跳繩正日益緊密地和中小學生的生活綁定;另一方面,持證跳繩教練卻處于短缺狀態。
國家體育總局社體中心全國跳繩推廣委員會幼兒委主任吳登科此前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目前全國具有專業跳繩技能(持證)的教練員僅5萬名左右,其中80%是學校老師,這一群體很少在外授課。社會層面上,至少還有10萬名持證跳繩教練的缺口。
在國內跳繩培訓行業占頭部地位的上海躍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躍動”)成立于2009年,創始人之一、公司執行董事李勝席告訴我們,跳繩在中國一直以來都屬于大眾項目小眾群體:大多數人都會跳,但跳得好的是極少數。在全民健身的大環境下,怎么才能更科學地跳繩?這需要更多專業人士的指導,第一屆全國跳繩教練員培訓班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
2012年,培訓在上海體院舉辦。據統計,當年共有243人參加了培訓。為這次培訓開發編寫教材的就是李勝席和他的同事。
2014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正式實行,1分鐘跳繩成為小學六年的必測項目。其中,小學一、二、三、四年級跳繩的分值占了20分(總分100分)。同年,上海市跳繩協會也開始展開跳繩教練培訓,但是參加培訓和考試的人數寥寥。
根據官方給出的統計數據,2019年共24人獲得上海市跳繩協會教練證書;2020年人數漲幅超三倍,漲到74人;2021年是80人。從中可見,中考政策對于上海跳繩教練的數量增長起到了一定刺激作用。同樣,全國范圍內的教練人數也在呈現逐年遞增的現象。
Albert吳回憶,考試前先進行三天線上培訓,共計9個課時。初級教練員培訓班的費用為1000元/次,中級教練員多200元。考試分理論和實測兩項,其中實測需要進行個人跳、交互跳、車輪跳等基礎內容測試。
大多數考證的學員年紀在20歲到30歲之間,且本身就具有相關的跳繩學習和從業經歷。跳繩教練是碗青春飯,罕有Albert吳這樣的大齡且零基礎人士。他的想法是,既然入了這一行,多張證書就多條路,“萬一以后用得上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