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規資局介紹,12月26日,《上海市寶山區(中心城部分)單元規劃(含重點公共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獲市政府正式批復。作為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關鍵層次,寶山區(中心城部分)單元規劃將成為落實“寶山2035”要求,統籌引領寶山(中心城部分)空間發展戰略和布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化市區重大發展戰略的綱領和強化引導管控的空間治理平臺。詳見↓
謀劃寶山中心城地區新格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繪就區域發展新圖景
寶山區(中心城部分)位于上海中心城北部、寶山區南部,北依蕰藻浜,東臨黃浦江,西接嘉定區,南與楊浦、虹口、靜安、普陀四區毗鄰,規劃總面積68.9平方公里。寶山境內從東往西涉及淞南鎮、高境鎮、張廟街道、廟行鎮和大場鎮,同時也涵蓋了吳淞創新城(部分)、南大、環上大等重點板塊區域。作為上海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寶山區科創主陣地建設中“北轉型”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單元面臨存量有機更新、城市品質提升、產業、功能升級、交通完善等諸多發展挑戰。
該單元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全面落實“上海2035”提出的“底線約束、內涵提升、彈性適應”空間模式轉型要求,緊密圍繞“北轉型”空間格局發展戰略,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視角高起點謀劃功能定位,對標國際化大都市建設要求,分析地區發展的問題、需求及發展目標。同時對接新一輪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及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要求,形成涵蓋發展規模、服務設施和歷史文化、綜合交通、生態低碳安全、城市經濟五個方面的引導管控指標體系含四十余項發展指標。
寶山中心城單元規劃主要內容
發展目標與戰略
發展目標:銜接全市“十四五”空間發展格局中“北轉型”和“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發展任務,促進單元產業升級,強化綜合功能提升。至2035年,將寶山(中心城部分)建設成為上海中心城北部的智創濱水城區。分目標為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的核心承載區、江河交匯的濱水魅力城區、品質活力的生態宜居片區。
發展戰略:規劃形成“科創驅動、魅力升級、品質提升”三大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與區域轉型融合賦能,強化綜合功能提升;激活水綠文脈,推動公共服務、生態環境與創新社區的融合發展;提標宜居品質,建設綠色活力的韌性城區。
發展規模:至2035年,寶山區(中心城部分)規劃常住人口規模約75.5萬人,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65平方公里。
空間格局
空間結構:深化寶山區總體規劃空間結構,規劃形成“軸帶引領、三心帶動、東西發力”的空間結構。“軸帶引領”為“兩軸、三帶”,包括東西濱河智創走廊、1號線共和新路功能發展軸、外環綠帶、機場綠帶和濱江綠帶。“三心帶動”為科創核心區、大場-南大公共活動核心、高境-淞南公共活動核心。“東西發力”為西片——上海北部科技創新片區和東片——文創科創綜合服務片區。
建設用地與開發容量
建設用地:嚴格落實“上海2035”對于建設用地面積的控制要求,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65平方公里內。優化用地結構,規劃提高生態用地比重;增加公益性設施用地比重及承載科創產業發展的研發用地比重;控制經營性用地比重(居住、商業、商辦);減少工業倉儲用地、對外交通用地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