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水上航線正式投入運營、上海全年200公里架空線整治目標已完成……過去一年里,多個民心工程和實事項目克服疫情反復影響,超額完成目標,甚至進入提速新階段。今年還將全面提速,提升市民生活便捷度和獲得感。來看解放日報的報道↓
城市空間更加精雕細琢
【資料圖】
公共空間直觀表達著一座城市的形象,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品質。去年12月15日,蘇州河水上航線正式投入運營,市民們追捧嘗鮮。游船行進之間,兩岸美景不斷,人們在慢行道上漫步休憩,曾經破敗的老建筑被修繕激活,河水也清澈不少。水清、岸美、宜游,得益于民心工程“一江一河”兩岸公共空間建設的持續推進。
自從黃浦江兩岸45公里、蘇州河兩岸42公里公共空間貫通之后,“一江一河”提升從數字目標轉為體驗感更強的品質追求。從市住建委了解到,2022年黃浦江、蘇州河公共空間進一步精雕細琢。石庫門慎余里、上海最后一座官制媽祖建筑“天后宮”復建開放,浦東濱江歇浦路8號工業遺存已完成修繕。結合市民需求和區域發展,一批建筑或改造升級或功能轉型,如徐匯濱江星美術館改造已完成,楊浦濱江世界技能博物館改造基本完成,濱江輪渡站也將結合濱江綜合交通樞紐、配套服務,逐步開展新一輪提升改造。接下來,“一江一河”會加快推進貫通岸線向南北延伸、向腹地拓展,打造更多公共休閑和生態綠色空間,集聚金融、航運、科創和文旅等主導產業。
不只是高顯示度的濱水岸線,老百姓家門口的環境也變得不一樣。截至去年12月15日,上海全年200公里架空線整治目標已完成,且超額33公里。將天空割裂的蛛網黑線消失了,更難得的是,通過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搭載”其他提升工程,空間整體景觀得到優化。
居住環境改善全面提速
2022年11月底,張園部分片區結合舊改煥新開放,迅速成為潮人集聚地,而往日“72家房客”的情景已經走入歷史。2022年,上海提前完成中心城區20萬平方米舊改年度目標,1.1萬戶居民告別拎馬桶的日子,至此,上海全面完成成片舊改,困擾30年的民生難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虹口區春陽里改造
在頭號民心工程舊區改造取得關鍵突破時,上海城市更新之路任重道遠,非中心城區居民的居住難題亟待破解。從2022年起,民心工程“城中村”改造項目全面提速。49個推進的“城中村”改造中,動遷已完成97%,動遷收尾已完成40個項目,安置房開工率90%,均已達到年度計劃目標?;A設施項目已開工218個、竣工100個,已出讓151塊經營性用地,15個項目已開始商品房銷售。
上海再追加認定8個區域為“城中村”改造項目,除了浦東北蔡鎮,還有嘉定區工業區、寶山區顧村鎮、青浦區趙巷鎮、青浦區金澤鎮、閔行浦江鎮、松江洞涇鎮、寶山大場鎮。接下來,“城中村”改造將與新城建設、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撤制鎮改造、鄉村振興等緊密結合起來。
眼下,許多老舊小區的加梯建設正如火如荼。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是解決老年人上下樓難的重要舉措。去年,上海共完成加裝電梯2303臺,超額完成2000臺的年度目標任務。2022年,市房管局拓寬了居民表達加梯意愿渠道,通過建設加梯微程序“梯小二”,引導有需求的居民通過掃描二維碼來表達加梯意愿,此外加梯“一件事”辦理也在加快。規?;犹萃七M力度加大,目前全市范圍內已有23個小區實施了規?;友b電梯。今年,這項民心工程將繼續提速。
在小區內,另一項實事項目也取得明顯進展。2022年,市房管部門聯合市應急局、市消防救援總隊印發實施方案,推進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建設,為726個小區新增電動自行車充電設施,超額完成全年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