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徐匯區,他們,是加強城市社區黨建工作、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主心骨”,是居民區的“火車頭”,作為新時代的“領頭雁”,他們從群眾急難愁盼做起,以群眾為師,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以群眾滿意為落腳點,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里,激情滿懷地投入到“建設新徐匯、再造新徐匯”的各項工作中。
從小學琵琶、就讀于上海戲劇學院的一個文藝女生,大學一畢業來到居民區,從面對一地雞毛的居委干部做起,成為事事操心的居民區“大管家”,葉麗莎告訴記者,她熱愛這份工作,這里是她親切的家園。
(相關資料圖)
葉麗莎是天平街道康平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服務著這里的1200余戶、2800多個居民。別看她現在是居民區“大管家”,剛畢業到社區那會兒,還是個“滿臉問號”的文藝女生。她至今記得,剛到天平街道息村居委報到時,正值年關,大家都忙著籌備年前的活動、慰問、總結,因為剛去也不熟悉工作,她被派到的活兒是“發報紙”——“天平家園”社區報。
“為什么還要發報紙?當時新媒體都已經起來了,還有人看報紙嗎?”“85后”居委干部盡管心里疑惑,還是認認真真拿上一疊,一家一家上門派發,這一走,她體會到了老書記的用意。
“發報紙其實是個技術活,里面有很多奧妙或者是需要學習的東西。”葉麗莎告訴記者,天平很多房子是老洋房、老弄堂,一棟樓不像商品房那樣有信箱、有明確的門牌,不用多跑動,信箱里一塞就成,它可能一個門棟沒有任何信箱,也不知道里面住了幾戶人家,“要發得準你得開口問人”。好在文藝出身的葉麗莎落落大方,幾天熟悉下來,心里開始慢慢建起了一本賬。
2015年,葉麗莎調任康平居民區,這里是老齡化特征特別明顯的一個社區,60歲以上老人有1200多位。老舊小區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民生工程“提速升溫”后,有些居民加裝意愿強烈,但不同聲音也不少,擔心影響老房子的原本結構。
康平路95號丙樓原先是上海體委的家屬樓,許多國家級運動員、教練員、冠軍選手都曾居住在此,有“冠軍樓”的美譽,但不少年事已高的老人因為樓層高,上下不便,無奈之下只得出租,一半以上的出租率成為電梯加裝的最大障礙。在前期充分了解調研的基礎上,葉麗莎發動樓里的老黨員、老干部、樓組長等“能人”力量,組成工作小組,依靠他們多年積累的威望、口碑和鄰里情感,在居民中間做工作。
葉麗莎至今仍感動于一樓樓組長高阿姨一家的理解和支持。加裝電梯一樓居民顧慮最大,采光、噪音、通風、施工時的揚塵不便……種種不利因素對用不上電梯的一樓居民而言,同意加裝已屬難得,不少人聽到要“加裝”本能就會拒絕,高阿姨也有她的擔心,家里一間小屋剛好靠近樓梯,還有第三代住著,但聽說居委組織大家到其他加裝好的現場去實地體驗,她不僅自己去看了,打消了顧慮,同意加裝,還主動配合居委做居民工作。
2020年12月,康平路95號丙樓加裝電梯百分百簽約,10天內80多萬元籌款全部到位。
“這件事情讓我非常感動,后來施工材料從正門進不了,從后門進要經過高阿姨家的院子,那種土方車要晚上才能開進來,她大半夜守著門,讓材料運進來,后來索性把門拆了下來,方便車輛進出。”幫忙幫到這種程度,這樣的居民讓葉麗莎倍感溫暖,也更堅定了她真心真情服務居民區的初心。
(資料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