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節,黃山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揚眉“兔”氣。各大景區游客量報復性增長,全面刷新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正月里輪番上演的徽州傳統非遺民俗流量爆棚;全市各大賓館、酒店一座(房)難求,城市煙火氣全面回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開年伊始,黃山文旅春光乍泄。
全線飄紅,揚眉“兔”氣
2月1日,黃山全市 5A 級景區(3 家 8 處)接待游客27991人,接待量同比上年正月十一增長218%,較2019年正月十一恢復213%。
而剛剛過去的1月份,黃山全市納入監測的66家景區景點共接待游客212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長187%,較2019年同期增長50.3%,創單月歷史新高。
其中:黃山風景區接待35.24萬人,同比增長881%,較2019年同期增長211%;西遞接待1.83萬人,同比增長303%;宏村接待15.94萬人,同比增長562%;古徽州文化旅游區接待11.59萬人次,同比增長556%,其中呈坎接待6.05萬人次,同比增長1332%;齊云山接待8.53萬人次,同比增長285%。
驢媽媽旅游網發布的《2023春節長假出游總結報告》,黃山上榜全國十大周邊游熱門目的地城市。
自然風光和徽州文化是黃山的兩大頂流IP。這個春節,黃山不只是風光旅游加速回暖,徽州文化也在加速“回潮”。徽州區上九廟會打開民俗文化頭陣,接踵而至的歙縣汪滿田嬉魚燈(瞻淇魚燈)盛況空前、休寧“一鼓三龍非遺展演”轟動“狀元城”、元宵“三街同踩”火遍屯溪以及黃山區“樂游黃山·悅享太平浦溪河休閑文化旅游節”、黟縣“鬧燈會”、祁門的“非遺靚東街·梅城鬧元宵”三區四縣的民俗活動你方唱罷我登場,把個徽州傳統文化推向高潮,吸引四海賓朋目光,央媒、省媒屢屢報道,徽州春節民俗儼然一個文化競技場,占據了眾多人春節的精神領地,重塑城市文化自信。
據了解,今年春節期間,市文化和旅游局共梳理全市文旅、民俗和非遺傳承等活動220余項,組織開展重點文旅活動33項、博物館活動21項、非遺傳承實踐相關活動7項、群眾文化活動160余項。
徽學專家、黃山市地方志辦公室原副主任、調研員翟屯建說:“徽州民俗洋溢著濃厚的鄉土氣息,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今年春節全市民俗活動此起彼伏,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極大地提高了徽州文化的知名度,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號,對促進黃山的文化旅游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據安徽省統計局最新反饋數據顯示,2021年黃山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增加值60.99億元(該指標錯年反饋),比上年增長12.8%,占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6.37%,連續三年占比居全省第一位。
風光旅游和傳統文化的疊加效應,加速了全市賓旅館業消費的迅速回暖,此前蕭條的賓館餐飲業賓客盈門。2月1日,全市賓旅館業登記住宿近3萬人,同比上升290%以上。1月份,黃山全市納入監測的66家景區景點共接待游客212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長187%,較2019年同期增長50.3%,創單月歷史新高。1月1日至31日,全市賓館業登記住宿753910人,同比上升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