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當前,上海已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提升。在楊浦,科技園區散發創新活力,激發創業動力,成為科創企業的成長搖籃、發展沃土。即日起,楊浦區科委聯合楊浦區融媒體中心、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人民城市·楊浦實踐之科技園區巡禮”系列報道,帶你傾聽科創企業與“家”的故事。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不僅取得了票房的成功,也帶火了包括浸沒液冷計算機、外骨骼機器人等“未來科技”。事實上,影片中不少高科技設備都是國產尖端裝備改造而來,比如能讓人瞬間變身大力士的“未來機甲”,就來自上海財經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下簡稱“上海財大科技園”)的一家外骨骼機器人公司。
近年來,上海財大科技園依托上海財經大學學科優勢,以科創金融和財經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為鮮明特色,把握財經學科信息化、數量化、智能化的發展新趨勢,聚焦數字經濟、科創金融、財經科技等細分前沿領域,孵化了一批具有高成長潛力的科技創新企業,轉化了一批高水平創新成果,逐步形成了具有科創金融和財經科技特色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悉心澆灌,第三次創業開花結果
上、下肢外骨骼機器人,腰部外骨骼機器人……這些在傲鯊智能實驗室里擺放著的產品設備,就是參演過《流浪地球2》的“特殊演員”。現實中,它們也是拿過不少獎項的“明星產品”。傲鯊智能創始人徐振華介紹,這些外骨骼機器人已經在汽車、航空、電力、礦山、銀行、建筑等豐富的場景落地,真正讓科幻走進現實。
2018年,徐振華帶領一支不到10人的研發團隊在上海財大科技園不到一百平米的創業空間內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三次創業。這一次他將目光聚焦在了工業化外骨骼機器人領域的創新研發。創業團隊有著強大的研發實力,但并不擅長給產品做推廣。了解情況后,上海財大科技園為其量身定制科創成果落地方案,幫助傲鯊智能對接下游資源打開市場。
除了經營策略,“資金”更是初創企業繞不開的一道檻兒。在傲鯊智能成立之初,外骨骼機器人尚未實現規模化量產和民用普及,產品需要研發完善和打開規模化市場與海外市場,資金需求量較大,上海財大科技園利用自身優勢,打通各方渠道,搭建了專業融資平臺,為企業對接了包括天使投資、銀行融資、批次貸等一系列服務。在創業場地方面,上海財大科技園團隊則為企業提供了整體租賃服務方案,這樣既能滿足工業外骨骼機器人研發場地需求,又能兼顧初創企業的成本壓力。
從公司設立階段的工商稅務服務、成長階段的管理咨詢、投融資對接,到成熟階段的改制上市顧問,上海財大科技園搭建起一套矩陣式服務體系。從2018年到2021年,在上海財大科技園的孵化下,傲鯊智能從一支不到20人的研發團隊,從“0到1”完成了MAPS-E上肢外骨骼機器人、HEMS-L腰部外骨骼機器人、HEMS-GS下肢外骨骼機器人三套產品的研發、測試和正式對外發布,又花了1年的時間進行了“從1到100”的設計細化和升級。如今,公司致力于打造的外骨骼機器人技術平臺,產品研發打散到芯片級,所有核心部件均已申請專利,突破了國外“卡脖子”的核心部件。去年,公司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已與多家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商、大型國際機場、工業物流等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曾經修坦克的廠房里做著量化交易
位于紀念路8號的上海財大科技園坐擁市區黃金地段,周邊高校云集。十幾棟由舊廠房改造的紅色建筑散落分布在園區。“這里的屋頂有20多米高,以前是修坦克車的。” 上海財大科技園總經理鄧效指著樓內依稀可見的房梁介紹,如今,一家做量化投資的海歸團隊在這里創業,目前資金管理規模已突破10億人民幣。不遠處,他們的鄰居是一家從事大飛機邊緣計算的企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