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地處滬蘇浙兩省一市交界區域,又毗鄰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但一直以來都存在對外交通聯系效率不高、內部路網連通性不足、交通協同治理和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如何在“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前提下,推動各方形成共識、凝聚合力,提出一體化的交通解決方案,并探索跨區域的項目協同與制度創新路徑,是規劃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體化發展,交通先行。2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總體情況。
新聞發布會現場
示范區綜合交通規劃由上海市交通委牽頭組織,會同江蘇省交通廳、浙江省交通廳共同編制,歷時4年,作為示范區綜合交通領域重要的綱領性文件,主要成果已納入示范區國土空間規劃。
重點完善四大交通系統
與集中城市化區域的交通體系構建不同,示范區具有“生態綠色”“水網密布”“古鎮云集”等鮮明特點。本次規劃既是交通設施規劃,也是交通服務規劃、交通治理規劃,既要實現交通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引導兩省一市交界處從后發走向先導,又要塑造宜居、宜業、宜游的世界級空間品質,建立完善協同高效的跨區域綜合交通治理體系。
規劃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關鍵,通過構建“一體化、數字化、低碳化、共享化”的示范區高質量綜合交通體系,塑造宜居、宜業、宜游的交通環境,實現對外交通集約暢達、內部交通綠色便捷、交通治理協同高效的目標愿景。
示范區地理區位及規劃范圍示意圖
在策略上,規劃突出生態綠色和樞紐支撐。在整體框架設計中,規劃充分體現綠色生態理念,以TOD為導向完善示范區樞紐布局。其中,對外交通的優化重點為模式優化和效率提升,支撐示范區融入“軌道上的長三角”,發展綠色化、清潔化的貨運體系。內部交通強調互聯互通和差別發展,堅持“跨域一體”,整體規劃布局各類交通網絡,提升示范區交通連通性和可達性。并根據先行啟動區、活力城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區域的不同特點,實施差異化的交通設施配置和管理政策。啟動區及其周邊交通強調品質多元和特色營造,根據商旅、跨區通勤、日常生活等多元化出行需求,提供多樣化交通服務,探索發展需求響應式交通和水上交通等低運量、特色化交通系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