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最近看《顯微鏡下的大明:絲絹案》,突然聽到一個詞。覺得很搞笑,有些穿越。
本以為是某一個官吏的口頭語,不想就連知府大人也來一句“叉出去”。
叉出去
每當官吏面對一些胡攪蠻纏的“刁民”,或者遇到來人的事情不想管就會說:“叉出去”。當時我就想,接著會不會來幾個衙役。拿出幾件農具木叉,把人“叉”走。
也不免讓我想到現在的保安,手中不是也是這種“防爆鋼叉”,專門對付壞人的。
我總以為這一句話有些穿越、有些網絡語言。但我看該劇對道具服裝都還是很嚴謹的,哪怕是官員們穿的衣服也大多是粗棉布衣,而不是“布靈布靈”閃亮筆挺的現代材料服飾。
那么我就仔細的研究了一下“叉出去”,原來在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以及其他清代小說中均出現過“叉出去”。后來在1997年版《雍正王朝》,以及2010年版《新三國》等影視作品中也出現“叉出去”這句臺詞。
“叉出去”本指將某人架起扔出去,或者利用某些工具將某人叉住然后趕出去。 古代衙門在審理案件時,常有官員下令強行驅逐失禮的人或不相干的人,由兩名差役用棍將人架起來扔出衙門。兩個家仆,一人一根類似藤杖的木棍,架在人的兩個胳膊腋下,使人腳騰空,然后家仆將此人扔出去。
“叉出去”也因此成為一個網絡流行語。一般可以用于調侃式地讓某人離開。在網絡上有人說:這種人就該“叉出去”。意思就是:這種人就該被趕出去。
特別是在視頻彈幕時代,網友們看到不喜歡的角色或者演員,就會發出“叉出去”的彈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