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防科技大學官網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凌永順,于2023年7月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資料圖片)
凌永順是安徽定遠人,電子對抗技術專家,主要從事電子對抗技術研究,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凌永順(資料圖 圖片來源:國防科技大學官網)
據安徽省科協官網介紹,凌永順出身教育世家,祖上出過4個進士,祖父是定遠縣第一任教育局長,父親曾是鳳陽的小學老師。凌永順上學時是學校尖子生,考卷經常被學校拿來展覽。1956年參加高考,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師范大學。
凌永順說:“當時選擇上師范大學,可以免費吃飯,每月還有4元生活費。再說,祖輩都是搞教育的,自己夢想著將來也要走教書育人的報國路。”
據《中國教師報》報道,當時凌永順在北師大學的是物理專業,但自己也特別喜歡化學,就會經常在圖書館出沒,自學化學;除了化學,凌永順還喜歡文學,他經常早早地跑到圖書館去占座,將托爾斯泰、莎士比亞的作品讀遍了。憶起北師大求學的日子,讓凌永順印象深刻的還有各種各樣的勞動實踐課,比如與學校老師、同學一起參與修天文臺活動,參與十三陵水庫和密云水庫建設等。
1960年從北師大畢業后,凌永順入伍參軍,分配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當見習助教,一年后到西安工作,任物理老師。1966年“文革”停課,后軍事院校進行課程調整,凌永順在軍校又開始從事政治教學和科研工作。
1976年,凌永順轉業回合肥,分到安徽電力設計研究院,負責研究安裝設計、高壓輸電線、發電送電等相關工作,后又擔任黨委秘書。
197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在合肥建院,凌永順再次走上軍校講壇。多年來,他默默耕耘在教學崗位上,并瞄準電子戰發展的最前沿,不懈奮斗,刻苦攻關,取得了多項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的重大科研成果,為國防建設作出重大貢獻,成為我國電子干擾技術領域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1987年,凌永順決定開展對某一世界性的重大科研難題的科學研究。經過艱苦奮戰,凌永順和他的課題組在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開創性的成果,解決了研究成果在某種武器裝備自衛性電子戰系統中的實際應用問題,使我國成為繼美、蘇(俄)之后第三個擁有這種特殊干擾技術的國家,被學術界譽為奇跡。1992年,這項成果被國家評為年度最高發明獎。
“從事科研一定要有良好的學風,要嚴謹、求實,實事求是、甘于奉獻。”凌永順說。
年輕時的凌永順 (來源:國防科技大學官網)
凌永順時刻不忘培養、扶植后繼人才。“教師是個好職業,正如醫生一樣,都是受人尊重的。”他說,教師教課要多用啟發式,講課時多講課外知識,盡量選一些課外的習題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要經常鼓勵學生寫小論文,教師要帶動學生一起多動手做,在實踐中磨煉意志,提升能力。
“如果要我再選擇一次,我依然會做一名人民教師。”凌永順說。
資料來源:國防科技大學官網 安徽省科協官網 《中國教師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