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藏身于居民區的社區食堂,近年來已悄然成為市民15分鐘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不像大飯店有氣派的門面、豪華的裝修,許多社區食堂卻是臥虎藏龍,不乏非遺美食、頂級大廚,還有AI機器人等高科技賦能,讓社區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溫暖。
在寒冷的冬日早晨,恐怕沒什么比一頓熱騰騰的早餐,更能讓人開啟活力的一天。在新市北路的江灣鎮街道第四社區食堂門口,常常不到7點就開始有社區居民排起了隊。“買早點心的。有肉包子、油條、淡饅頭,還有花卷、糍飯糕......”食堂的老主顧向記者推薦起了自己的心頭好,接連報出了一大串早點的名稱。
食堂負責人張珉說,這里供應的早點都是手工現做,為此點心師傅天不亮就要開始忙活。此外,原材料的選取也格外講究。
“四大金剛!早飯大概有將近20個品種,上海人喜歡吃的都有。早市6點三刻,基本上到8點半。做點心的師傅最早清晨4點半就到了,因為他要發饅頭嘛!我們的油、豬肉、調味品,全部是麥德龍的?!?/p>
關鍵詞: 社區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