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駕車經過盧浦大橋的市民發現,原先只有鋼筋水泥結構的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開始變綠了!記者昨天在現場看到,雙子山已經完成絕大部分區域的土層覆蓋,正利用春季植樹造林的最佳時機,開始種樹。據了解,整個山體種植了包括5000棵喬木在內共1.1萬棵喬灌木,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24萬平方米綠化,成為一座近自然山林。明年,游客就可以去黃浦江畔爬山了。
1.1萬棵樹今年上半年種完
(資料圖)
來到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項目工地,只見園林工人們正忙著在山上種樹,其中一個樹林“樣板間”和一個瀑布溪流“樣板間”已經完成。在靠近通耀路一側的樹林“樣板間”,只見香樟等粗壯喬木已安家,頗有小森林的感覺。路的另一側,是一個瀑布溪流“樣板間”,石頭、各種綠植等也已“就位”?!耙驗殡p子山會有一條從山頂蜿蜒而下的瀑布和溪流,所以我們在這里先做了一個樣板,看看效果?!鄙虾5禺a集團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項目經理易衛軍介紹。
沿著山路拾級而上,雙子山的絕大部分區域已經完成覆土,據了解山體結構上堆土約23萬立方,整個項目總共用土約50萬立方。
除了山體上的5000棵大樹,整個山體及周圍還將種植其他喬灌木,總計種植1.1萬棵樹,綠化面積達到24萬平方米,將于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種樹要防根系破壞結構
雙子山的空腔結構對施工技術要求已經很高,而在這個結構上面覆土、種樹,設計和施工團隊要突破諸多難點。
易衛軍介紹,與在平地上種樹不同,為防止水土流失,在山體表面澆筑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結構倉來固土,結構上覆土平均2米深,植物就像盆景一樣被擺放進結構倉里。
在這樣的結構倉內種樹,既要考慮未來樹木根系的生長不會破壞主體結構,影響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及防水性,又要兼顧今后植物生長根系的排水需求。因此,經過多專業協商論證,在表皮結構上鋪設了多道防水措施,甚至采用阻根效果極佳的銅胎基防穿刺防水卷材,盡力將樹木根系破壞結構的危險性降到最低,同時最大可能地提升建筑主體結構的防水等級。
此外,為滿足植物根部的排水需求,又在種植土底層設置了疏水層,并在每段結構墻體底部開設排水孔,確保植物底部排水的通暢。同時,考慮到項目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山體表層的植物固定措施也采取了與以往常規項目不同的要求,通過鋼絲網繩索上下兩個層次牽拉固定樹干與樹球,增加了山頂部分樹木種植的穩定性,提升應對極端天氣的抗風性能。
為了保證樹木的存活率和將來健康生長,雙子山采用的種植土也有講究。據了解,山體的土層厚度在2米左右,上層1.5米是營養配方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