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閔行一處不起眼的園區里竟藏著一家“非遺”美食!為了尋找上海老咪道,近日,記者來到了位于北橋鎮鶴翔路40號的阿小弟桶蒸糕門店,并見到了“阿小弟”本人——今年六十多歲的羅仁官,這家店由他和妻子宋愛華共同經營。
“在我們那叫我大名可能沒幾個人認識,說‘阿小弟’大家都知道的。”而“阿小弟”這個名字也因桶蒸糕讓更多食客們熟知。
然而,此次采訪中羅仁官卻透露:再做三年就不做了……或許三年后,“阿小弟”夫妻倆的這門“非遺”手藝就要面臨失傳。
【資料圖】
最忙時一天賣四五百個,
凌晨兩點開做!
不是開在沿街,而是在一個園區里,當記者跟著導航指引尋找這家桶蒸糕店時,突然看到一塊寫著“上海市非遺項目阿小弟桶蒸糕”的紅色招牌,到了!
走進店里,未見有人卻先聞到了陣陣米香,還帶著一絲絲甜味兒。聽到聲音,正給做桶蒸糕的羅師傅從廚房里走出。
羅師傅告訴記者,現在屬于淡季,蒸糕就根據客人的預定按量做,保證當天蒸當天客人來取或者郵寄。
“閑的時候很閑,忙的時候根本忙不過來。”羅師傅透露,做糕最忙的要數過年和重陽節期間,很多客人不僅自己買來吃,還會送人,多的時候一天要做上四五百個,“凌晨兩點就開始準備,有時候要忙到晚上十點多。”
定桶蒸糕的客人來自全國各地,“以前可能是江浙滬的人喜歡吃這種米糕,現在還有很多安徽、北京、四川這些地方的顧客來定,我做好就給他們發過去。”羅師傅回憶,遠的地方還寄過內蒙古,擔心米糕變質走的是空運,“一塊糕運費要一百多了哦!”
雖然桶蒸糕可寄送,但卻不是一整年都能吃到的,“夏天太熱,常溫就要三十多度,爐子一開更熱了,要四十多度啦,像這種米粉一不留神就容易變質,所以七八月份是不做的。”羅師傅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