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演出市場迅速回暖,再度激起了歌迷、影迷,以及戲劇迷們久違的熱情。然而,官方購票平臺“一票難求”“黃牛”加價倒票“大行其道”又讓很多觀眾“心灰意冷”。“官方還沒開票二級平臺已經提前預售”,“官方平臺開票秒沒,黃牛卻票源充足,只要加價,想要什么價位的票都有”,等等亂象嚴重破壞了觀眾體驗,擾亂了市場秩序。“黃牛”倒票為何屢禁不絕?二級市場票源來自何處?票務市場秩序如何規范?強制實名到底有沒有用呢?
今年一季度演唱會
音樂節售票超110萬張
【資料圖】
這個夏天,您有沒有去看一場心儀的演唱會呢?國內演出市場有多火,通過一組數據來看看。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票務信息采集平臺數據監測分析,2023年一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6.89萬場,演出票房收入49.8億元。演出市場回暖,觀眾們也是熱情高漲,今年一季度,演唱會、音樂節售出票量超過110萬張。一邊是觀眾對演出市場的迫切需求和熱切期待;另一邊則是“黃牛”們借機牟利。
今年的5月底至6月初,知名人氣組合樂隊“五月天”在國家體育場“鳥巢”連續舉辦6場演唱會,數十萬張門票“開票即售罄”。這背后,觀眾在官方售票平臺搶票搶不到,而“黃牛”卻在一些交易平臺和社交軟件大量加價轉售門票。
看臺和內場的官方門票價格區間在355元到1885元,而“黃牛”發布的各類溢價票,平均每張加價525元到925元不等,內場1855元一張的票,甚至被炒到了6980元,更有甚者,價格高達上萬元。不僅是“溢價”,有媒體采訪發現,不少購票人反應,自己在開票的第一時間,在大麥網、紛玩島、貓眼等多個官方平臺購買,均沒有成功,但黃牛票的場次、位置卻可以隨便挑。
開展演出票務市場
“黃牛”倒票專項整治工作
針對此類票務市場亂象,特別是大型熱門演唱會在京密集舉辦,從今年4月起,北京文旅、公安、網信、文化執法、市場監管等部門一起出手,聯合各區開展營業性演出票務市場“黃牛”倒票亂象專項整治工作,打擊“黃牛票”的銷售流通。
北京警方已查獲“黃牛”倒票人員143人
在專項整治過程中,執法人員根據演出票務市場的工作模式,鎖定“黃牛”倒票的“重災區”集中在“大型熱門頂流演唱會”及熱點演出場所舉辦的“頂流演出”。自今年4月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根據群眾舉報以及自行工作發現的線索,北京警方已查獲“黃牛”倒票人員143人。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五支隊三中隊副中隊長 張研:在“五月天”演唱會期間,北京警方在外圍設立了打擊黃牛專項指揮部,出動便衣警力,持續保持對此類違法犯罪行為的嚴打態勢,其間查獲處理黃牛倒票人員64人。5月23日,將涉嫌倒賣多張五月天演唱會門票的劉某、王某等五人抓獲,并依法處理。
通過排查出票銷售方案執行情況、線上演出門票交易情況以及網絡輿情和12345群眾平臺轉來的相關投訴,監管部門研判“黃牛”倒票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官方線上平臺的“轉贈”環節。以近期舉辦的“五月天”鳥巢演唱會為例,官方渠道售出的電子門票約20萬張。其中,有大部分電子門票發生了“轉贈”行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一級巡視員 周衛民:通過開展演出票務市場“黃牛”非法倒票亂象專項整治工作,我們發現“轉贈票”是“黃牛票”的主要來源。下一步,我們的監管重點,就是對熱門頂流演出的轉贈環節進行優化調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