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當端午“老傳統”遇上分類“新時尚”,一線環衛清運工人們的工作量雖然增加了,但“日產日清、分類到位”的工作標準卻一點也不能“打折”。
連日來,開平公司不斷完善轄區生活垃圾分類作業流程,嚴格執行“不分類、不收運”的工作機制,落實“一看、二掂、三清”的工作要求,從生活垃圾清運源頭牢牢把住分類質量,分類分車、分裝分運,全面提升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效。
早上6點,清運班的呂師傅已經在蒙西菜場作業點就位。出車前,他吃了個粽子當早飯,就算是上班也不能忘了端午習俗,他還笑著提醒大家,“粽葉是干垃圾,可不是濕垃圾。”此時菜場門口十余個裝得滿滿當當的濕垃圾桶已經拖至街沿。
在收運作業前,呂師傅總會打開垃圾桶蓋,對每個垃圾桶內情況進行查看,一旦發現桶內有混裝其它垃圾,他就會用手機拍下照片或視頻,及時上報給班組長。如僅有少量誤扔的垃圾或一兩個袋子混裝,呂師傅便會利用隨身攜帶的鐵鉤直接清除,再開展濕垃圾收運作業。雖然,這些天,垃圾量明顯有上升,看著濕垃圾從以前的一天才十幾桶,到現在每天多的時候有一百多桶,呂師傅也不禁感嘆:現在,垃圾分類真的越做越好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