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凌晨三點多鐘吧,那只公雞就開始打鳴,幾乎全家老小都吵醒了。過一會,雞鳴聲似乎停了,我們等待它再次啼鳴時睡著了,過一陣,又被那公雞叫醒,三番五次,幾乎被它折磨得神經衰弱了。”
(相關資料圖)
浦東新區上浦路69弄小區的顧女士說的這只公雞,已經把周圍鄰居都得罪遍了。實際上,跟這只大公雞一起生活的還有一只老母雞和5只小雞,總共7只雞。它們從年前鬧到現在。鄰居們發現它們的主人最近又增加了籠子,大有繼續擴編之意。
鄰居曹女士說:“12345我之前打過,沒用;警也報過,沒用;居委干部上門,被罵走。搞到最后,只能是我搬走了,實在惹不起!”
這到底是只什么樣的公雞?
▲幾只雞在綠地里“遛彎”
別人遛狗鄰居家遛雞
養雞的人家住在浦東新區東明街道凌兆新村13居委轄區內,某幢樓的301室。站在樓下望去,那只竹編的雞籠就架在空調外機的上方,下雨的時候,外面會覆蓋著一張塑料薄膜,用于防雨水。
顧女士告訴記者,平常這些雞都被關在屋子里,天氣好的時候,雞的女主人會把雞裝在竹籠子里,搬下來,要么在小區的綠化帶里放養,要么就騎電瓶車,把雞背到圍墻外面中環邊的綠化帶里去放養。
那些雞被她訓練得很聽話。我們聽見她在樓梯上吆喝,上去、上去,雞就一格格樓梯往上跳;她喊下去、下去,雞就一格格樓梯往下跳。把我們看得一愣一愣的。她明確跟我們說,別人遛狗她遛雞。”
這位居民“遛雞”的時間并不固定。有時候,她一天遛兩次,有時候就遛一次。天氣不好的時候,就把雞關在家里。
居民徐先生說:“好像之前我也見過這個女的,騎電動車,背個竹編的雞籠,在道路上穿梭。別人看一下雞她就很緊張,好像雞很金貴,不許別人看,更不能觸碰。”
搬走的曹女士說,鄰居是年前剛開始養的,只養了一只公雞和一只母雞,現這兩只雞長成大公雞和老母雞了,后來又養大了5只小雞。打鳴擾民的就是那只大公雞。5只小雞里面要是還有公雞,長大了也要打鳴,那就更麻煩了。
▲空調外機上蓋著塑料膜的雞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