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從哪一年開始,老派節令小吃青團掀開了創新狂潮,化身時髦“糯嘰嘰”,從此不僅萬物入青團,連傳統的形態、顏色、保存方式都衍生出了花樣變化。
最近,逛盒馬門店的市民顧阿婆看到了幾十款青團,大開了眼界,沒想到現在青團的花樣這么多!除了傳統的“青圓圓”,還有“青條條”“彩圓圓”,口味也充滿想象力:肥汁米線、小炒黃牛肉……
(相關資料圖)
熱出、冷藏、冷凍、常溫各種保存方法都有,簡直把小小的青團玩出了花。
“萬物”年年入青團,有的變長紅有的被淘汰
家住黃浦區的李阿姨對魔都青團的變遷很有心得,“我看著這些年青團一路變過來的。”
在李阿姨年輕的時候,還流行自己做青團,到了春天,就到公園或者郊外去采集泥土里的艾草,回家自己和這糯米粉做青團,吃個新鮮。
后來就買老字號現制現售的青團,方便。再后來,生鮮平臺上各種個送貨到家的花式青團也來了。
我記得上海青團這波創新,差不多是從杏花樓做出咸蛋黃肉松青團開始的,引起了轟動。當時是網紅,但這么些年一過,已經和豆沙餡一樣變成經典了,家家的青團都有咸蛋黃肉松口味。”
還有在此基礎上再創新的,比如盒馬的咸蛋黃流沙爆珠青團,自2017年上市后反響很好,于是也成了每年青團季的主角之一。新雅獨具本地特色的“腌篤鮮青團”,寧波湯團店的榴蓮青團,也一年年延續了下來。
另一方面,一些“奇葩口味”的青團,在經過市民的味蕾檢驗后,悄然退出了青團大戰。
李阿姨記得,以前還見過牛蛙青團、腐乳青團、麻辣火鍋青團等等,但那些口味過了一兩年就被商家放棄了。“創新步子邁大了,老百姓吃過覺得沒特別好吃,那可能第二年就留不下來。商家們也是根據市場反應來調整的呀,這個要看銷量!”對此,李阿姨“很懂”。
與此同時,更多“萬物入青團”的創新正在涌現。
比如,今年青團愛好者們可以在盒馬看到一款肥汁米線青團,就是一款餡料風味非常“搶鏡”的青團。
“不僅能吃到米線,還能吃到里面的炸響鈴、豆芽菜,湯底口味酸辣濃郁,爽辣不膩,可以連吃兩三個。”嘗過這款青團的李阿姨表示。
再比如青稞奶茶青團,是對于上海援藏項目青稞的又一次研發,這款青團的餡料選取了西藏日喀則青稞與咸奶茶結合,加上軟糯的青團皮,兼具西北風情和江南風味。
關鍵詞: